首頁 討論群 當代新儒家專區 《推背圖諰》 自序 中國諦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作者
    文章
  • 東岐明
    訪客
    Post count: 18

    《推背圖諰》試讀本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23/07/TuiBeiTuSi.html

      觀天人際 究往來變

      憧憧素位而行,不免知其不可而為之。奈何人微言輕,諄諄藐藐,故而託旨
      高人提點、眾俗往跡之神驗預言,欲以勸化世間,警示來者。古時寒士困頓
      ,或有卜算推命維生。予今安身易簡,雖非窮迫,然乃不免寄寓術數圖讖,
      憑斷理運謀生,良可嘆哉。鄭康成博學通經,猶以訓融讖緯。予今研會儒佛
      ,竟以詮解奧諭,窺測天下蒼生運數,不亦玄乎。蓋司馬遷作史記,以溯華
      夏朝代之紀;李淳風演推背圖,為測神洲逆順之機。予承前賢機紀,觀天人
      之際,究往來之變,指點國勢大運或趨、中土興衰若終,驗或不驗則非予所
      知矣。中道自得,勉善勵德,朋者當自慎思明辨爾。

                               東岐明 謹識

      中國諦

      中國之名的文明認同,雖是漸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東周春秋時代。中國歷史的文明起源,卻是始於四千多年前黃帝時代的創造表意文字;而黃帝承接天下諸邦共主的政治中心體系,更是肇於五千多年前的炎帝時代。黃帝之後,炎黃部族以其表意文字文化而傳承此一天下政治體系,逐漸文化交會融合中原諸族,歷經周朝封建殖民拓展,而在春秋時代形成華夏中國的文明認同。炎黃部族為主的上古文化傳統,原是貴族主導,後在春秋時代由封建貴族擴散民間士人,於老子啟發道家,於孔子承啟儒家,而在其後戰國時代更起諸子百家學說,奠定中國文明的思想基礎。秦朝承終戰國,統一天下而首建全面官僚專制帝國。

      爾後在漢朝近四百年的富強融合下,才形成基於華夏衣冠與漢字文化的漢族認同;而其統治時期的推舉制度與土地兼并,逐步型塑士族門閥勢力。漢朝以後三百多年的天下裂擾分立,中國社會在士族主導傳承文化下,印度文明的佛教文化也大量引進,而在其後近三百年的隋唐朝代達到佛學思想高峰,融會中印文明造就漢字文化影響輻射東亞諸邦。唐朝開啟科舉之後,士族門閥逐步失勢,至於五代而終。五代混亂之後,宋朝建立重文輕武的士人傳統,雖然仍是東亞文明中心,儒學吸納佛學思想而以溯本開新,然卻已非東亞諸邦之政治中心。

      元朝蒙古滅宋,凌駕漢族而威繼政統,以軍武優勢成為東亞霸權政治中心,文化開放自由,卻為東亞多邦厭懼。明朝漢族復興,再承政統,然而文明優勢已非唐宋可比。滿族清朝崛起邊關入主中國,盡廢華夏衣冠,雖以自居道統繼承政統,統合東亞大陸;實則箝制思想文化而文明傾頹不進,更遭東亞多邦鄙視。明末清初歐西文明勢力東來,逐步開啟中國文明變局,終在清末全面衝擊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清末鄰邦日本首先西化稱霸而影響中國,中國後來更是眾多士人留學日本歐美從習歐西文明,終致建立民國。

      民初五四運動開啟反傳統之風潮,隨後蘇俄共產革命滲透中國,再以假藉抗日而擴張勢力,至於日本霸權終結更在大陸建立共黨中國,民國則是渡海敗逃台灣仰賴美國保護。爾後海峽兩岸分立,大陸歷經文革慘禍毀壞文化傳統,中國文明傳續不絕如縷。二十一世紀面臨大陸中國與海洋中華的轉型契機,正逢人類文明之科技發展問題及災劫局勢,中朝隨之建立。

      中國文明並非只是炎黃部族至於民國當代之相關政統延續,更是在於秉持人文精神而上下貫通心物性理的文明傳統。此一文明傳統可依︽繫辭傳︾所謂﹃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區分﹁天、人、地﹂為道統、文統、政統之體用傳承。政統之體,即是民本明德理想,相關政體之仁義理念。政統之用,即是典章制度運作,相關政權之建構治理。中國政統,即是中國文明代代傳承演進的政治體統存續。文統之體,即是學術知識語文之演進。文統之用,即是社會文化生活之演變。中國文統,即是以漢字文化為主流的文明社會傳統。道統之體,即是文明理想之道德傳統。道統之用,即是文明理想之生命修持。中國道統,即是中國文明理想之道德生命傳統,即應﹁中道﹂。中國,理想是謂中道之國。二十世紀文明史家湯恩比曾言:

      直到滿清覆亡之前,華夏大一統帝國一直存在,也一直由接受儒家教育的文官在統治。
      這個大一統國家本身,以及國家中傳統的政府體系、懂得如何運作這體系的文官,加上
      受過儒家教育的仕紳階級,又成為文治政府取之不竭的人才來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龐
      大的整合體制。只要這一體制能夠承續不絕,則即使中國文明中,其他要素的連續性,
      遇到最強烈的破壞,而呈碎裂狀態,中國文明仍然可以賡續下去。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回覆至:《推背圖諰》 自序 中國諦
您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