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友: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將於10月25日(六)下午2:00假鵝湖人文書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797號3樓之2)舉辦114年第二次中國哲學工作坊,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金美華博士主講「程明道之一本論:『一本』是境界抑或是工夫?」,並由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李瑞全教授主持。講者所撰說明如下:
〈識仁篇〉與〈定性書〉是明道論及工夫最重要的文獻,唐君毅先生曾明白指出:「明道之言定性識仁,皆自人之工夫上言。」其中〈定性書〉備受推崇,而〈識仁篇〉與明道之「一本論」貫通起來看,兩者義理完全相同。綜觀程明道〈識仁〉一文,其思想義理多為圓頓地說,然細察之,吾人亦能探究出較為具體可行之實踐途徑及一分明的成聖工夫之理路。在「心性天是一」的一貫脈絡下,明道即開展出「即工夫是本體,即本體開工夫」之「一本論」,此一本之義乃是明道學問的殊勝之處。
「一本」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孟子批評墨者夷之「厚葬其親」時有「一本」、「二本」的論述,後來「一本」成為明道學問之核心義理與主要精神,也是伊川提出「理一分殊」時的重要論述來源。然而,不論是明道或伊川,他們所稱之「一本」的涵義與孟子所述之意不盡相同。本文先就《孟子》「一本」、「二本」說法之含意略作辨析,再依據牟宗三先生與唐君毅先生對明道「一本」義之詮釋做進一步的闡發。究唐、牟兩先生對明道「一本」的體會,牟先生主要以「直貫義」來詮釋明道之「一本」;而唐先生則旨在詮釋明道「一本」之「一體相感」義。合此「直貫義」與「一體相感義」方能充分領會明道「一本論」之實義,因此,兩先生之說實可貫通起來。因此,本人認為在明道「即本體是工夫,即工夫是本體」之一本思維之下,一本是達至「圓頓化境」的工夫。如前所述,無論一本之「直貫的道德創生義」或是「一體相感義」都是從道德實踐工夫上說的,即透過「一本」之工夫可達至明道所稱之「動亦定,靜亦定」、「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之「圓頓化境」。是以,本人將以「直貫之道德創生義」與「渾然與物同體之一體感通義」為主要核心,引相關篇章來探究明道之一本工夫。
謹附工作坊海報供各位參考。工作坊將同步以視訊進行,視訊連結、報名網址如下,也可掃描海報中的QR code進入視訊連結和報名網址:
視訊連結(密碼:legein1975):
https://meet.jit.si/cprc-workshop
報名網址(擇一報名即可,10月24日晚上06:00截止):
Google:
https://forms.gle/FxLqCuUdXHB8F8qf6
QQ:
https://wj.qq.com/s2/23811707/4ien/
歡迎各位踴躍參加。如欲申請研習證明,請於工作坊結束後,附上姓名與出席的擷取畫面,電郵至本中心註明申請。耑此布達,敬頌
研 安
財團法人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敬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