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哲學現代詮釋或比較哲學研究中,當代新儒家通常以自律(autonomy)與他律(heteronomy)這區分理解從先秦到宋明的儒學型態。但隨著李瑞全教授在2013年《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的出版後,以內在論(intenalism)與外在論(externalism)的區分理解儒家的義理型態出現在儒家研究者的視野中,李教授在書中判孟子學是道德意識內在論,而荀子則是禮義法度外在論。而在2014年,賴柯助博士也以美國學者柯思嘉(Christine Korsgaard)的內在論型態理解朱子學,並寫成博士論文《朱子道德哲學重定位》,並在其最新2018年文章〈內在理由論述詮釋下的「知行合一」〉中以相近的角度分判陽明學內在論不同於新休謨派的內在論。與此同時,台灣學界對於理由內在論與外在論的討論也是方興未艾,以台灣研究分析哲學為主的研究者在2015年出版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理由轉向──規範性之哲學研究》,以謝世民先生為首的研究者在他們的研究中都共同強調了對「理由」概念的重要性,認為在規範性研究中,「理由」概念處於一個核心的位置,而宣稱「理由轉向」是當代哲學中的重大運動。我們身處當代哲學浪潮中,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中國哲學研究中心因此將於2018年5月5日(六)舉辦以「儒家哲學中的內在論與外在論」為題的工作坊,討論以下主題:一、內在論與外在論的確切意涵為何?二、以內在論與外在論區分各種儒學的義理型態是否適切。三、內在論與外在論在儒家哲學中的具體操作。四、從內在論與外在論之分來看自律與他律。我們邀請對中國哲學現在詮釋與比較哲學有興趣的各位先進一起討論。

 

日期:2018年5月5日(六)

時間:下午2:00-5:00

地點:鵝湖月刊社(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797號3樓之2)

引言人:

李瑞全教授(中央大學哲研所)

賴柯助助理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

梁奮程博士後研究(中研院文哲所)

 

工作坊參考資料:

文章下載:

第一章

第五章

李瑞全:「朱子之道德規範根源問題」《當代儒學研究》第四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2008年7月,頁23-38。

李瑞全:《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鵝湖出版社,台北,2013年。

賴柯助:《朱子道德哲學重定位:如何回答「道德規範性」問題?》,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中壢,2014年。

謝世民(編):《理由轉向──規範性之哲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臺北市,2015年。

Setiya, Kieran (2012). Internal Reasons.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工作坊聯繫人:

梁奮程   fanching@gate.sinica.edu.tw